《金匱》中有一條文句很有意思,大概組合一下可以寫成這樣:
發其汗已其脈浛浛如蛇暴腹脹大者為欲解。
這句在解釋上的分歧其實滿多的。主要在於斷句以及文字的意思相差頗多。關鍵在於對於疾病條件的理解不同而致。
大肚能容,容天下難容之事;笑口常開,笑世間可笑之人。
發其汗已其脈浛浛如蛇暴腹脹大者為欲解。
痙病 | 成因 | 太陽病,發汗太多,因致痙。 | |
夫風病,下之則痙,復發汗,必拘急。 | |||
瘡家,雖身疼痛,不可發汗,汗出則痙。 | |||
證狀 | 病者,身熱足寒,頸項強急,惡寒,時頭熱,面赤目赤,獨頭動搖,卒口噤,背反張者,痙病也。 | ||
剛痙柔痙之分 | 太陽病,發熱無汗,反惡寒者,名曰剛痙。 | ||
太陽病,發熱汗出,而不惡寒,名曰柔痙。 | |||
脈象 | 夫痙脈,按之緊如弦,直上下行。 | ||
脈經云:痙家其脈伏堅,直上下。 | |||
治法 | 表證 | 太陽病,其證備,身體強幾幾然,脈反沉遲,此為痙,栝蔞桂枝湯主之。 | |
太陽病,無汗,而小便反少,氣上衝胸,口噤不得語,欲作剛痙,葛根湯主之。 | |||
裡證 | 痙為病,胸滿口噤,臥不著席,腳攣急,必齘齒(咬緊牙齒),可與大承氣湯。 | ||
預後 | 太陽病,發熱,脈沉而細者,名曰痙,(為難治。) | ||
痙病,有炙瘡,難治。 | |||
若發其汗者,寒濕相搏,其表益虛,即惡寒甚,發其汗已,其脈如蛇,為欲解,脈如故,反伏弦者痙。 |
白虎湯合瀉心湯加昧方
生石膏三兩 肥知母四錢 炙甘草二錢 錦紋軍三錢 生黃芩三錢 上川連一錢 粉葛根四錢 瓜蔞根四錢 遠志肉三錢 石菖蒲二錢涼膈散合增液法方
硝黃蔞葛湯方
春脈弦而(面鼻)色青,夏脈洪而色赤,秋脈毛(輕虛略帶浮象)而色白,冬脈石(深沈有力)而色黑,四季(季末18天)脈緩而色黃是也……此言醫道貴因時而察其脈色也。脈色應時為無病,若色反時,病也;脈反時,亦病也;色反脈,脈反色,亦病也。推而言之,症與脈相合者順,相生者吉,相反者,治之無不費力也。
夫人秉五常(五行),因風氣(正常氣候)而生長。風氣雖能生萬物,亦能害萬物,如水能浮舟,亦能覆舟。若五藏元真通暢,人即安和。客氣邪風,中人多死,千般疢難,不越三條。體現幾個自然段:
一者經絡受邪入藏府,為內所因也。
二者四肢九竅血脈相傳,壅塞不通,為外皮膚所中也。
三者房室金刃、蟲獸所傷,以此詳之,病由都盡。若人能養慎,不令邪風干忤經絡,適中經絡,未流傳府藏,即醫治之。四肢纔覺重滯,即導引吐納,鍼灸膏摩,勿令九竅閉塞,更能無犯王法、禽獸、災傷,房室勿令竭乏,(衣)服(飲)食節其冷熱、苦酸辛甘,不遺形體(正氣)有衰,病則無由入其腠理。腠者,三焦通會元真之處,為血氣所注。理者,是皮膚藏府之文理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