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1月11日 星期一

臟腑經絡先後病脈證第一

王雪華教授網路金匱要略教學:

第一篇:概論:臟腑經絡先後病脈證第一

一,概述:

1. 篇名意義:

  • 其學說為理論指導,理論基礎。
  • 其病理變化反應臨床的診斷依據。
  • 創造臟腑經絡辯證方法。有利於辨明病性,病位。
因為雜病的病機複雜:
  • 病自內生(內傷),首見臟腑病變。
  • 時病轉歸,兼感外邪。可兼見經絡病變。
  • 不內不外因,房室,金刃,蟲獸。臟腑經絡都可能病變。
何謂先後病:
  • 強調病有先後,治有緩急。
  • 譬如:六淫之邪,先侵經絡,再傳臟腑,由表入裏。
  • 譬如:上工見未病,見肝之病,當傳脾,應先實脾。
  • 譬如:第十四篇有一種水腫病與婦女經期先後有關,如果『經水前斷,後病水,此為血分,反之,水分』。
  • 譬如:下血,何謂近血,何謂遠血?大便之前與後,來區分。
  • 譬如:痰飲嘔吐,先渴後吐還是先吐後渴,吐後渴,還是吐後不渴?來判斷此證向愈還是未愈。
總結:首篇,為綱領性指導原則,作為啟迪思維,延伸基礎,訓練能力,貼近臨床的基石。歸流在病,脈,證,治四大方針。



2. 內容簡介:(條文重要性分三級,重點把握(紅色),熟悉條文(),一般瞭解。)

  1. 預防醫學與病因,第1,2條。
  2. 治療原則,14,1516,17條。
  3. 病機,10
  4. 四診舉例,
  5. 預後,卒厥,浸淫瘡
  • 第一條,從整體出發,診治疾病,強調治未病。

問曰︰上工治未病,何也?師曰︰夫治未病者,見肝之病,知肝傳脾,當先實脾。四季脾王不受邪,即勿補之。中工不曉相傳,見肝之病,不解實脾,惟治肝也。夫肝之病,補用酸,助用焦苦,益用甘味之藥調之。







(酸入肝,焦苦入心,甘入脾。脾能傷腎,腎氣微弱,則水不行;水不行,則心火氣盛則傷肺;肺被傷,則金氣不行;金氣不行,則肝氣盛,則肝自愈。此治肝補脾之要妙也。)肝虛則用此法,實則不在用之。經曰︰虛虛實實,補不足,損有餘。是其義也。餘臟準此。

  1. 什麼叫治未病?(未病,欲病,已病。
  2. 為什麼要治未病?目的?
  3. 如何治未病?
  4. 何謂,四季旺不受邪? 


  1. 內經˙素問˙四氣調神論》曰:“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,不治已亂治未亂,此之謂也。夫病已成而後藥之,亂已成而後治之,譬猶渴而穿井,鬥而鑄錐,不亦晚乎!未病防病(如內經:正氣存內,邪不可干,邪之所湊,其氣必虛。),已病防傳(變)。
  2. 理論根據:1.上工治未病,2.天人合一整體恆動觀,強調聯繫又互相制約,3.以及臟腑經絡學說比如。在生理上,肝藏血,主疏泄,脾統血,主運化,肝對脾而言,疏泄脾以助運化;脾主氣血運化,能滋生肝血。在病理上,如果肝氣鬱滯,則肝失疏泄,脾失健運,臨床上見肝脾不調,或肝胃不合。又譬如,脾氣失司,則見濕邪困脾,溼熱內蘊,進而影響肝的疏泄,則見,黃疸病,淋病(溼熱下注膀胱),痔瘡(溼熱下注大腸),關節腫痛(溼熱下注關節成熱痺),口舌眼部的蝕爛(溼熱上擾)。4.五行學說,木火土金水,成五星關係。5.臨床實驗證實(肝病初起,厭油膩,厭食(納呆),疲倦(乏力),腹脹,便溏。
  3. 當先實脾,不講補脾,是因為,一臟一腑,脾主運化,胃主納腐,一升一降,故應補而不滯,所以是調補之意,應於補脾中加入防止膩膈的藥物,那就是理氣的藥物。(旁岔說道肝實,需瀉肝(實則瀉之),瀉肝還需調脾。)
  4. 本義,何謂四季脾旺不受邪。其一,每季的最後18天,脾氣當令。其二,四季即是一年到頭,也就是平素脾旺者,或者脾旺無脾虛症狀者。(延申義有二,1.增強抵抗疾病能力,2.增強病後康復再生的能力。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